第790章 内外两重天-《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3/3)页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各方面表现并不比人类劳动力差,所以玄天科技公司使用高端型号机器人充当测试司机,自然更是没有问题。
他们的非载人路试进行了15天,投放了1万台无人出租车,每天24小时不间断路试,终于完成了第一阶段数据收集,等到了交通部的认可。
紧接着他们就开始进行载人路试,为此他们还特意在商通贸易公司的打车平台上开通了无人出租车路试预约程序。
只要用户预约上的话,可以免费享受无人出租车的体验,这个动作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很多尝鲜的用户,选择无人出租车来为自己服务。
由于用户多而无人出租车数量相对偏少,导致无人出租车基本上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营当中,对此玄天科技公司是非常高兴的。
说明国内的百姓对此接受程度还是挺高的,随着载人路试的数据不断的丰富,各项数据表现都非常出色,玄天科技公司开始考虑下一阶段的工作。
那就是和各个出租车公司谈收购的事情,开始还有许多出租车公司想要拿捏一下,以为自己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当玄天科技公司将自己的无人出租车路试数据亮出来后,只要稍微懂常识的人看了后,都会冒出一身冷汗。
只要玄天科技公司的无人出租车获批运营,他们这些出租车公司就彻底歇菜了,而从路试数据来看,获批的可能性极高。
虽然他们这些公司的人很多都是地头蛇的,但是玄天科技公司也不是吃素的,按照体量来说,他们加在一起还不够人家的一个零头。
而且机器人已经开始投入生产当中,无人化趋势在国内也越来越明朗,他们如果死抱着不放,最后受损失的也是他们自己。
现在还能够卖出点价格,如果过了这个村,就不一定有这个店,到时候想要卖出去都没有人接手,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傻子也赚不到那么多钱。
就这样,玄天科技公司派遣高端型号机器人前往国内的各大城市,和当地出租车公司一家家的谈,说明其中利害关系,如果不听,他们也不强求。
然后将这个城市的出租车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出租车企业,除此之外,其他的业务目前一切照旧,将国内所有城市都跑了个遍后,总共也才花费了玄天科技公司1个月的时间。
之所以这么快,一是派遣的收购队伍较多,大家分头行动,分摊了工作量,二是他们对收购其实非常的佛系,反正事情跟各个城市的出租车企业谈了。
至于他们听不听,他们也不强求,只要他们能够拿到当地的运营牌照就可以,至于剩下的出租车公司死后,他们也管不着。
之所以还要来这么一出,主要是为了出租车司机考虑,毕竟无人出租车大量投入运营,他们的工作就会越发变得困难。
至于出租车公司的经营如何,他们是不关心的,大不了到时候出租车司机大量失业后,又没有单位可去,可以通过政府协调,登记在自己的名下。
然后办理离岗手续,从玄天科技公司的无人出租车企业领取离岗薪酬,这是他们选择的后路,至于会不会采用,还需要看后续情况如何。
到了10月份,玄天科技公司的载人城市道路路试终于通过了交通部的认可,拿到了正式批复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许可。
当这条消息在互联网上传开之后,也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原来大家发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就在眼前,和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相比,更加的先进。
不过他们高兴的太早了,玄天科技公司随后就对外公布他们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仅仅使用在出租车运营领域,不会将自身的无人驾驶汽车对外出售。
听到玄天科技公司的这个声明,很多人感觉很无语,如此发大财的机会,竟然就这样放过去,要知道神龙汽车公司的年收入到底有多么的庞大。
如果能够将神龙汽车公司的业务抢过来,甚至都可以让玄天科技公司的营业收入之类翻倍,可是如此巨大的机遇摆在眼前,结果他们竟然不屑一顾。
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说法也是众说纷纭,不过玄天科技公司则是没有理会,有条不紊的推进自己的无人出租车业务。
由于产能的限制,他们生产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数量只有10万辆,为了让各个城市没有被自己收购的出租车尽快找出路,他们每座城市都投入了一定数量的无人出租车。
至于他们收购回来的出租车公司,里面的出租车司机依然还是正常上班,几乎也没有什么影响,这是因为目前的出租车领域还没有饱和。
等到投入的无人出租车越来越多,市场就会饱和,到时候公司里的出租车司机将会逐步办理离岗手续,将企业彻底进行无人化经营。
相比起有人出租车,无人出租车的费用要少一半,导致无人出租车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如果实在是预约不到,他们才会乘坐有人出租车。
我国出租车市场规模大约在2000亿元到4000亿元之间,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数据会有所增加,这个产业规模其实还是蛮大的。
虽然无人出租车的价格降低了一半,但是年载客量也会大量增加,总体规模也许比现在还要大,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具体如何没有一个定数。
不管如何,今年玄天科技公司的无人出租车业务算是进入正轨,而他们的人工肉培育设备也已经交付给了天玑农牧公司,相关技术也进行了分配。
因为他留下的思考,下面支持的人还是占据多数,而反对的人却是不多,所以干脆他也就不坚持,看看情况再说。
所以天玑农牧公司将会同时采取两种方式来生产鲜肉,价格上将人工培育的鲜肉定位高端,价格要比普通肉高出50%到100%不等,而饲养的鲜肉价格不变。
这么做一方面是产能不足,二是为了维持饲养产业,避免被新技术给直接冲击没了,倒霉的还是自己,毕竟之前的投资不一定就收回来了。
就算是想要完全转变成人工培育鲜肉模式,也是需要一个过程,更何况他们也没有打算全面转向,而是保持两者并存,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选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