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9章 成王败寇-《少帝成长计划》


    第(1/3)页

    在匈奴先锋部队,即折兰、白羊、楼烦三部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包围之时,和包围圈隔五路山南北相望的盐泽,匈奴单于冒顿正躺靠在王帐内的软榻,面色扭曲的揉搓着腹部。

    “呼······”

    小心翼翼的哈出口气,觉得腹部的胀痛稍缓解了些,冒顿不由暗自摇了摇头。

    在去年春夏之际,冒顿险些跟每一个‘寿终正寝’的匈奴老人一样,死于长期食用肉类所导致的便秘。

    虽然在之后,匈奴派往汉室的使团意外得到了大黄,这种对便秘极具功效的‘神药’,让冒顿硬生生把踏过鬼门关的脚收了回来,但长期食用肉类,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失衡所导致的慢性中毒,也依旧无时不刻的折磨着冒顿年迈的身躯。

    对于自己能活过六十,冒顿其实已经足够满足了。

    ——在草原,无论是奴隶、牧民,亦或是勇士、贵族,平均年龄都非常有限。

    地位最低的奴隶,大概会从二十五岁开始就染上疾病,在草原的奴隶市场,奴隶的价格也会因为年龄受到极大地影响。

    如果是五六岁左右,度过脆弱的婴儿期的小奴,男奴可以卖到四分之一匹马,或三分之一头牛,或是两只小羊羔;女奴则贵一半,能卖三分之一匹马,或半头牛,或三只羊羔。

    如果是十岁到十四岁之间,正处于草原‘青年’时期的奴隶,价格便会有个大幅上涨——三个男奴可以换来两匹马,或三头牛,或六只羊。

    这个年龄段的女奴,更是会由于其已经进入生育期,比男奴贵上起码一倍!

    但从十四岁开始,草原奴隶的价格,就会肉眼可见的大跳水。

    ——十五岁到十八岁的男奴,价格最高不会超过五六岁的小奴,且会呈现出‘年龄越大越便宜’的规律;女奴虽好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十八岁以上的奴隶,则很少出现在草原的奴隶市场之上。

    原因其实十分简单: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年龄在十八岁以上的男**隶,是被草原民族视作‘使用期限即将到期’的工具的。

    对于这种‘即将报废’的工具,没有任何部族愿意付出牛羊牧畜去交换。

    至于这些奴隶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平时就使劲儿用,死了就死了,也不心疼。

    等到需要和别的部族进行战争时,如果这些没有价值的‘老奴’能派上用场,让对方的体力稍微被消耗一些,就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人生使命了。

    也就是说,草原奴隶的寿命,或者说‘使用期限’,大概就是五六岁到二十岁左右,这十五年的时间。

    超过这个时间,奴隶每产出一点价值,奴隶主就都算多赚。

    与奴隶相比,牧民的状况则相对好些。

    ——毕竟不是血脉卑贱的奴隶,只要能对部族做出贡献,就不可能会成为炮灰。

    但在年龄逼近三十岁,开始出现‘骑马疾驰几里地就冒汗’的状况时,牧民也会被部族无情抛弃,被赶出部族自生自灭!

    从华夏民族的价值观出发来看,这种情况或许有些奇怪:才三十岁,好歹也是有子女的,子女总不至于养不起吧?

    而这,也正是封建时期,草原游牧文敏和华夏农耕文敏最大的一处不同。

    在华夏农耕文明,人伦孝悌的概念,早在遥远的尧、舜、禹三皇禅位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鲜明特征。

    到西周时期,华夏文明正式进入封建社会,人伦道德更是成为了个人价值最为重要、直接的体现。

    发展到如今的汉室,华夏民族已经发展到了‘不孝顺的人和畜生没有区别’‘不顾道德的人和蛮夷一般无二’的阶段。

    便是这代代传承,时代罔替的礼义廉耻、人伦道德,让华夏民族即便在两千年之后的新时代,也依旧能自豪的喊出一句: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华夏’一词,也正是由此而来。

    但草原民族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种十分落后的时期。

    正如管仲所说的那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如今的草原民族,乃至于未来千年的草原民族,便都停留在‘仓廪不实,衣食不足,顾不上礼节、荣辱’的阶段。
    第(1/3)页